| 1960年夏天,我照常在星期天到野外寫生,經常乘搭的是火車. 有一個好處是不怕上不了車,也不怕沒位子,因為除了普通車廂之
 外還有幾個車廂是裝貨的.一般鄉下人早上挑了農作物呀、花呀、
 都乘它到市區去.裝貨的車廂沒有座位,要坐只坐在地下.但比找不
 到座位時拿了畫具站的好
 
 這一天我帶的是水彩,一手拿著畫具,一手提著一壺水,可以喝也可
 以用作寫畫.
 
 當我在火車站買了票正走出月台,偶一回頭卻看到有十幾個拿著畫
 具的人正匆忙地趕來, 其中一個老者揹著畫架,拿了兩張大畫布,好
 令我觸目.
 
 從來沒有畫友的我,當時真的很想結識他們,可是我已給人潮推進車
 箱. 我心裡在想,他們到底會在哪下車呢?
 沿途的車站依次是---"沙田"、"馬料水"(現在叫"大學")、大埔滘、
 大埔墟、粉嶺、上水則是最後一站. 再往是到大陸必經的"羅湖".
 我買的票是"大埔墟",如果看到他們下車我就會隨著下車,如果到了
 "大埔墟"還未見他們,我決定補票!
 
 但我上了車就失去了他們的蹤影,沿途都給人擠在車廂內頭,看不到
 他們下車.我好失望.只好照原定行程在大埔墟下車.
 
 出了車站正朝著一條斜路往下走, 忽然有人在旁說:『寫生嗎?』
 我回過頭一看,是個拿著畫具的青年.是他們其中一個成員.
 我對他說:『你們是師生? 同事?』
 他說:『都是朋友,每星期天都一道.一塊研究研究吧!』
 
 他叫"黃仲民". 後來我才知道他很少說話,從不主動跟人打交道.
 這算是緣. 他一手把我拉進繪畫的圈內.也成了我日後繪畫的好對手.
 
 
 
  當時一道的有十多人,照片拍於那一
 次的下一星期天,地點是香港南部的
 "淺水灣".
 
 
 
 
  |